CN
EN
乡土建筑研究组参加“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
2024.01-23
99ab034134c9ef78eca40b44037b4c75.jpg

1月20日,受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和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指导,由宜宾李庄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的“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在四川宜宾开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乡土建筑研究组总结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汇总参展。


自1989年成立以来,清华建院乡土组始终秉持“以乡土聚落为单元的整体研究和整体保护”的方法论,坚持以一个完整的聚落、聚落群或者一个完整的建筑文化圈为研究对象,力求在一个时代整个社会的各个生活领域中研究乡土建筑,团队成员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展览内容


研究展分为“高原”“流域”“族群”“多元”“寒地”“跨越”六个主题,共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17所院校参展。

09d51a62aa32c2cf110f13cf9cef4d05.png

本次展览地点宜宾李庄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有着深厚的联系。1940年10月底,中国营造学社在战火中被迫迁往李庄,历时6年,直至抗战胜利后迁回北平。随后中国营造学社纳入清华大学营建系,成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

展览首先回顾了营造学社在李庄期间的研究工作,以“栗峰山庄”和“螺旋殿”两个案例展出了营造学社的部分测绘图纸与手稿。

栗峰山庄又称板栗坳,是民国时期李庄地方士绅张家的庄园,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940年至1946年曾为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迁驻地。梁思成先生将栗峰山庄收入《中国建筑史》一书中,并盛赞其为“川南民居的精品经典之作”。

螺旋殿又名文昌宫,坐落在李庄镇南五里石牛山下一巨石上,明代万历二十四年建。1943年春,营造学社成员卢绳、莫宗江、罗哲文等外出调研李庄螺旋殿。1944年卢绳写作《螺旋殿》一文,自行誊刻后石印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1期。

631d3a3dbfc5913d90bb3a0b3171db02.jpg

乡土组选择了过往研究和实践项目中几个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聚落展出。清华同衡院遗产七所覃江义副所长出席本次展览,并作为乡土组导览专家,向出席开幕式的各位专家作讲解。

诸葛村位于楠溪江中游,是典型的江南古村,村民以经营药业为生,形成了紧凑的商业中心和商业街道,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大公堂和丞相宗祠。商业文化与宗族文化的矛盾尖锐鲜明,反映了诸葛村从纯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化的历史性过程。

廿八都古镇是位于商道旁的繁华小镇,由军事营署发展而来,最初的驻军募伍和后来的商贸经往都加重了廿八都的“移民”特性。廿八都的杂姓聚居不仅表现在姓氏种类的丰富,也表现在各姓氏空间分布的分散、宗祠建筑的稀少。

哈尼村寨是以梯田景观为特色的高山少数民族聚落,在不同尺度上形成了不同层级的空间凝聚力,从而构成紧密团结的民族社会。家屋尺度上,火塘是哈尼人的家居生活中心;聚落尺度上,寨神林和磨秋场是哈尼人的集体活动和精神空间;民族尺度上,葬礼是哈尼村寨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场合。

松阳县是乡土组开展乡村复兴探索的实践基地,其经验可总结为古村战略、山地战略和文化高地战略。古村战略着重文化遗产属性,尤其表现为地方与国家部门在遗产保护上的互动;山地战略着重地方的景观和生态属性,体现在当地的摄影、写生、民宿以及全息自然农法等产业;文化高地战略着重文化定位和文艺策略,使松阳在保持其文化定位的前提下展现出具有想象力的未来图景。

27feb024adc86a742d4f13a6cc5ac61c.jpg

本次“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将于1月20日至3月20日,在中国李庄国际营造学术交流中心持续展出。

此前,清华同衡院承担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旧址(栗峰山庄)测绘研究利用项目和营造学社旧址(李庄)周边环境提升改造项目,清华建筑设计院承担了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李庄)文物保护规划。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3496
邮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00084
© 2024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