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栋梁:梁思成对中国当代建筑与城市的启示”院士圆桌座谈会在清华建筑学院举行
2021.09-18

8月23日下午,“栋梁:梁思成对中国当代建筑与城市的启示”院士圆桌座谈会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功举行。座谈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常青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王建国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吴志强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段进教授分别进行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建筑学院庄惟敏教授主持座谈会,来自学界和业界的百余位专家及师生通过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参加了座谈会。


1.jpg

会议现场

 

何镜堂院士回忆了自己1962年前后见到梁思成先生的情景,梁先生的大师风范让人至今记忆犹新。何院士表示,梁思成先生是中国建筑界的一代宗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为中国古代建筑的调查研究和体系建构,以及建筑文物保护和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奠基者和领路人。何院士指出,当代建筑创作如何在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我们今天纪念和继承梁先生思想所必须正视和探索的问题。首先,当代建筑创作应努力实现“三性”,即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和谐统一。另外,中国建筑在2000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体系,要学习其精神和内涵,‌‌并运用在建筑设计当中。创作体现中国文化和时代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们这一代建筑师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继承老一辈建筑学家‌‌遗志最好的方式。

1632036464527019565.png

何镜堂院士发言


常青院士表示,梁思成先生的建筑思想开放包容,既对传统情有独钟,也对现代认知清醒,尤其对一个民族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历程,持有非常超前的批判性思维,且不避反躬自省。常院士特别提到三点:其一,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是前无古人的巨大学术成就,梁先生是中国建筑史研究体系和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奠基者及引领者;其二,梁先生力主从传统的城市与建筑空间中提炼中国质素及文法,创造具有本土生活习俗、审美取向及其场所感的“新中国建筑及城市设计”,以传统的学识旨趣潜移默化地增强建筑师的创造力,这至今依然是中国建筑界戮力前行的方向;其三,梁先生的学术思想在民国和新中国的各个时期,都有合于背景及逻辑的呈现,也流露出了中国传统仁人志士的人格魅力和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

1632036491412086784.png

常青院士发言

 

王建国院士对本次展览给予高度评价,并分别从群体与个体的角度解读第一代建筑学人及梁思成先生的贡献,他表示:今日的建筑学大厦正是由当年一批从海外学成归国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群体所共同奠定的,他们是中国建筑学的“脊梁”;从梁先生个人的角度,他是中国建筑师群体中尤其具有传统知识分子风骨、追求、情怀和崇高境界的。王院士还特别强调了清华大学与东南大学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历史渊源,梁先生曾与刘敦桢先生、童寯先生、杨廷宝先生以及东南大学其他前辈一起,共同为建筑学研究、教育和实践事业奋战。最后,在谈到建筑教育时,王院士指出,梁先生提出的“体型环境论”是早期对建筑教育所进行的多样化探索,而今天我国建筑教育逐渐蓬勃发展并走向多元、多向,其中的一些理念正是受到梁先生的启发,这也足以证明梁先生思想的前瞻性。

王建国.png

王建国院士发言

 

段进院士认为,今天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和纪念活动,本身就是关于知识分子风骨和追求的一次教育。段院士从中国建筑文化弘扬与遗产保护两方面,解读了梁先生的卓越贡献,并一再强调,梁先生的学术思想,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科学家求真求实的研究精神、献身使命的无畏斗志和严格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我们应该学习、继承‌‌并加以发扬的宝贵遗产。段院士还介绍了自己团队在梁先生“中而新”思想引领下开展的空间基因研究。他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并得以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营城的空间基因,它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空间标识,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梁先生思想,推进城市与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探索。

段进.png

段进院士发言

 

吴志强院士对本次展览和开幕式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从自己的经历切入,讲述了梁思成思想对他们这一代学者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吴院士认为,梁先生首先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楷模,他将原来是本能的文化基因,通过现代、理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提炼成为知识,再将知识提炼成为智慧,再将这些智慧贡献给全世界,这是知识分子应尽的职责;在二战末期,以大爱情怀对待世界文化遗产,这是知识分子应有的胸怀,这些在我们今天尤为值得学习。梁先生还是创新的楷模,他始终走在国际学界前沿,不囿于布扎体系,推动国内建筑教育转型,在这个过程以及梁先生其它大量成果中,都可以看到他对创新的崇尚,以及因此在理念、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上的不断发展。传承这种创新精神将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受益无穷,也将让我们整个学科欣欣向荣、不断向前。

吴志强.png

吴志强院士发言

 

庄惟敏院士主持座谈会,他表示,五位院士从学科引领和发展的角度分享了他们对于梁先生的理解和感悟,是非常有启发性的。梁思成先生与杨廷宝先生同年,两位大家是最早一批中国建筑学人的代表,他们代表了一个群体,代表了中国建筑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而在今天,我们如何去继承,如何去解读梁先生的时代,又如何反思现在——这样一个活动的举办是恰逢其时的。最后,庄院士代表所有与会者,对五位院士表示衷心感谢。


2.jpg

庄惟敏院士主持



撰稿:韦诗誉

摄影:卢竞文、王鑫、王芷涵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3496
邮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00084
© 2024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