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
杨滔
电话:
传真:
E-mail:yangtao128@tsinghua.edu.cn

【研究和教学方向】

空间句法、城市信息模型(CIM)、数字化空间规划设计、数字孪生城市、城市设计

 

【教育经历】

2014-2018,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

2003-2019,伦敦大学学院(UCL),哲学博士

1999-200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

1994-1999,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2017-202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来城市实验室执行副主任、中规院雄安研究院总架构师

2015-2017,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院副总建筑师、规划设计所副所长

2013-201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副研究员

2011-2012,伦敦大学学院空间句法公司 (Space Syntax Limited, UCL),研究员(Research Consultant)、总监(Associate

2010-2011,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特学院(The Bartlett, UCL),副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

2007-2010,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特学院 (The Bartlett, UCL),助理研究员(Research Assistant

2006-2007, 伦敦大学学院空间句法有限公司(Space Syntax Limited, UCL),项目咨询员(Project Consultant)以及荣誉助理研究员(Honorary Research Assistant)

2002-2003,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学术兼职】

Ÿ   全国市长研修学院教师(2023-)

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孪生与未来城市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2023-)委员(2021-)

Ÿ   自然资源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 副主任(2023-)

Ÿ   中国工程院Engineering期刊  土水建青年编委(2022-

Ÿ   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工作委员会  顾问专家(2022-

Ÿ   Urban Data,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  编委(2022-

Ÿ   住建部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监测专家组  专家(2021-

Ÿ   住建部新型城市基础建设工作专家组  专家(2021-

Ÿ   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委会  委员(2021-

Ÿ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策划与后评估分会  委员(2019-

Ÿ   住建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专家组  专家(2019-

Ÿ   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  常务理事(2019-

Ÿ   Art & Design Review期刊  编委(2018-

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大数据委员会  委员(2018-

Ÿ   国际空间句法学术指导委员会  委员(2018-

Ÿ   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  理事(2018-)

Ÿ   清华大学《城市设计》  副主编(2015-) 


 

【荣誉及获奖】
2023,全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

2021,全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

2021,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城市设计三等奖;

2021,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人文建筑单项奖二等奖;

2020,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2019,北京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201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优秀项目;

2014,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1,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理事会跨学科科研奖;

2010,UCL优秀创新员工,获英国商业—能源—工业部采访;

2009,伦敦城市分区电子模拟图入选UCL科技图片展览;

2009,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引进版科技类优秀图书奖;

2006,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

2005,英国查尔斯王子建成环境基金住区构成奖学金;

2003, 2004, 2005,英国海外研究生奖学金及UCL研究生奖学金;

2000,清华大学倪天增奖学金;

1999,第三届法国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第二名;

1999,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

1997,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

 

【标准与发明专利】

《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加工技术标准》(CJJ/T 319-2023)(排名第2)

《城市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CJJ/T 318-2023)(排名第8)

《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服务接口》(T/CAGIS 2—2020)(排名第8)

《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格式》(T/CAGIS 1—2019)(排名第11)

《一种智慧城市的项目规划条件生成方法和系统》

《道路中心线提取方法和装置》

《一种学校连续点选址方法、装置、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三维几何数据计算方法及三维几何数据计算网络架构》

《智慧城市通用数据格式的构建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主要研究项目】

2023,“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城市更新设计理论与方法”项目课题一子课题5(子课题负责人)

2021,住建部《全国城市建设信息管理及城市信息模型(CIM)标准体系研究》(联合负责人)

2020,住建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标准》《城市信息模型(CIM)建模与轻量化技术标准》《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应用统一标准》三个行业标准研究(主要参与人)

2020,住建部《CIM平台建设和应用的相关制度、政策和激励机制研究》(联合负责人)

2020,《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格式》行业标准研究 (主要参与人)

2019-2021,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7YFE0118600)数字城市规划新技术研究项目的课题四——数字城市规划技术集成平台研究(课题四负责人)

2019-2021,工信部126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2017,国家发改委中欧智慧城市发展研究(联合负责人)

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数据分析的建筑策划方法体系更新研究》(51778315)(主要参与人)

2016,北京市《通州职住平衡》研究(课题负责人)

2016,北京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研究(课题负责人)

2016,北京市《通州区建筑设计标准指南》研究(主要参与人)

201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与建筑问题》与《新城问题》研究(主要参与人)

201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手册》研究(课题负责人)

201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指导意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上报成果要求》、《城市总体规划上报成果要求》(主要参与人)

201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办法》研究(课题负责人)、《地下空间规划条例》立法研究(主要参与人)

201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归国人员项目《基于空间句法的多尺度下城市及区域空间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1-2012,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理事会(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空间句法网络教学平台(Space Syntax Online Training Platform)研究(课题负责人)

2010-2011,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理事会(EPSRC)以及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理事会(HEFCE)的英国高等教育创新基金(HEIF)的UCL跨学科知识转化课题 (Knowledge Transfer Secondment)(项目负责人)

2006-2010,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理事会 (EPSRC)的城市历史和多尺度的空间规划网络(City History and Multi-Scale Spatial Masterplanning Network)(主要参与人,项目负责人Alan Penn教授)

2007,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的英中低收入住宅研究 (UK and China’s Low-incoming Housing Studies)课题(主要参与人,项目负责人Peter Hall教授)

2005-2006,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理事会(EPSRC)的伦敦道路中心线模型研究 (London Road Centre Line Modeling)课题(主要参与人,项目负责人Bill Hillier教授)

 

【主要工程项目】

2023-,深圳市部分既有重要建筑BIM模型技术服务和质量管控体系建设(项目负责人);

2023-,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项目负责人);

2023-,广州市未来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研究(主要参与人);

2023-,房屋建筑与市政设施高质量评估指标研究(主要参与人);

2020-2022, 苏州市CIM平台顶层设计及CIM平台建设(项目负责人);

2021-2022, 深圳市妈湾智能城市建设一期规划方案审查评估模拟系统(项目负责人);

2021-2022, 成都市天府新区智慧城市平台(项目负责人);

2017-2021, 雄安新区数字城市规划建设(BIM/CIM)平台(项目负责人);

2021, 上海市数字孪生城市资源标识解析规范设计(项目负责人);

2021, 深圳市基于CIM的规划设计平台 (项目负责人);

2020-2021, 北京南中轴智慧城市专项规划暨基于CIM平台的规建平台(项目负责人);

2019, 成都市东部新区智慧城市总体规划(项目负责人);

2019, 深圳香港双年展:通感城市(项目负责人);

2017-2018, 雄安新区智慧城市规划专项(项目负责人);

2015-2016,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启动区详规(项目负责人);

2016, 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竞赛(项目负责人);

2016, 杭州G20后江干区采荷单元城市空间设计(项目负责人);

2015, 上海四川北路城市更新(项目负责人);

2014, 克拉玛依城市风貌规划设计(项目负责人);

2014, 苏州战略规划空间句法专项(项目负责人);

2012, 英国阿伯丁Forester hill空间规划(主要参与人)

2011, 沙特阿拉伯国家空间规划(主要参与人)

2010, 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改造设计(主要参与人)

2009, 伦敦Arundel商场地区更新(项目负责人)

2008, 伦敦滑铁卢地区城市更新(主要参与人)

2008, 苏州总体城市设计空间分析(主要参与人)

2007, 大伦敦战略规划空间分析(主要参与人)

2007, 西班牙Seville空间规划(主要参与人)

 

【主要出版发表】

著作

1.   徐全胜,韩慧卿,郑实,[]彼得·毕肖普,[]艾伦·佩恩,张冰雪,杨滔. 2022. 北京伦敦都市与建设对比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刘利锋,王广斌,杨滔,张连平,刘济瑀.2021.雄安新区全周期智能城市规划建设平台创新和实践[M]. 同济大学出版社.

3.   杨滔. 2021. 空间设计:空间句法的实践[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段进, 杨滔, 盛强, 王浩锋, 戴晓玲, 2020. 空间句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十三五教材).

5.   杨滔. 2019. 空间的价值:多尺度的空间句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Yang, T. 2017. The Fuzzy Boundary: The Spatial Definition of Urban Areas[M].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7.   冯奎,卡兹纳夫,郑明媚,刘悦,闫学东,杨滔. 2017 中欧智慧城市发展报告[M].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译著

1.   比尔·希利尔, 朱利安妮·汉森(著). 杨滔, 封晨, 盛强, 王浩锋等(译). 2019. 空间的社会逻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比尔·希利尔(著). 杨滔, 张佶, 王晓京(译). 2008. 空间是机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卡莱尔·杰克布森, 丹尼尔·艾尔西(著). 杨滔, 林东标, 祈嫒, 林思思(译).2018. 拼图城市[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章节

1. Yang, T. 2023. Digital City in the Making.In: Wan,L., Nochata, T., Tang, J., Schooling, J. 2023. Digital Twins for Smart Cities[M].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Publishing.

2. 杨滔. 2023.城市信息模型(CIM)与参数化联动设计. In: 段进,易鑫等. 2023. 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转型与重构[M]. 北京:中东南大学出版社.

3.   杨滔. 2022.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编). In: 于静等. 2022.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22):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杨滔. 2021. CIM支撑技术(编). In: 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 2021. CIM应用与发展[M]. 中国电力出版社.

5.   杨滔. 2020. 城市(下篇). In: 朱小地等. 2020.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北京卷[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杨滔. 2018. 省级空间规划的问题与应对. In: 刘士林. 2018. 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2017[M]. 北京大学出版社.

7.   杨滔. 2018. 未来特色小镇的空间形态设想. In: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2018. 2018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M]. 中国发展出版社.

8.   杨滔. 2011. 北京街头零散商摊空间. In: 朱文一. 2011.微观北京[M]. 清华大学出版社.

 

代表性论文

1.   Deng, R.; Guan, Y.; Cai, D.; Yang, T.; Fraedrich, K.; Zhang, C.; Tang, J.; Liao, Z.; Wei, Z.; Guo, S. Supervised Versus Semi-Supervised Urban Functional Area Prediction: Uncertainty, Robustness and Sensitivity. Remote Sens. 2023, 15, 341.https://doi.org/10.3390/rs15020341

2.   Hu, L.; Yang, T*. Landed and Roote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ditional Hakka Dwellings 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of Space Syntax. Buildings 2023, 13(10), 2644. https://doi.org/10.3390/buildings13102644.

3.   杨滔,田颖,徐艳杰.数字孪生赋能下的互动生成式规划与治理[J].上海城市规划,2023(05):4-10.

4.   田颖,杨滔*,党安荣.基于场景迭代的数字孪生城市建构逻辑 [J].上海城市规划,2023(05):24-30.

5.   杨滔,林旭辉,刘歆婷,阿伦佩恩.空间句法的流形理论探讨[J].城市环境设计,2023(08):337-340.

6.   自然资源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团队,田莉,杨滔等.智慧人居环境规划治理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展望[J].城市规划,2023,47(07):4-11.

7.   杨滔,田力男,孙琦.基于时空嵌入的未来城市信息模型(CIM)探讨—以青岛为例[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23,15(01):98-110.

8.   杨滔,鲍巧玲,李晶等.苏州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发展路径探讨与展望[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23,15(02):1-5.DOI: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3.02.01.

9.   杨滔,鲍巧玲,李晶等.雄安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发展路径探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23,15(01):1-6.DOI:10.16670/j.cnki.cn11-5823/tu.2023.01.01.

10. 于静,杨滔.基于房屋普查的CIM平台未来发展设想[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03):6-9.

11. 杨滔.空间设计的复杂性:空间句法核心理论回顾及未来展望[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22,14(02):57-72.

12. 王浩锋,杨滔,朱文健.UrbanXTools协同式城市设计工作坊教学实验[J].城市设计,2022(06):50-63.DOI:10.16513/j.urbandesign.2022.06.001.

13. 杨滔.建设CIM平台:为未来城市提供支撑[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23):6-8.

14. 车冠琼,仇保兴,杨滔.街道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分布的关系——以天津市典型区域为例[J].南方建筑,2022(10):80-88.

15. 杨保军,杨滔,冯振华,周芹,何倩.数字规划平台:服务未来城市规划设计的新模式[J].城市规划,2022,46(09):7-12.

16. 杨滔,单峰.复杂系统视角下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建构[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2(10):8-13.

17. 黄奇晴,杨滔,沈尧.英国中部城市的规划类型与联动机制——以伯明翰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22,37(05):24-36.

18. 杨滔.未来空间营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与空间句法[J].都市快轨交通,2022,35(04):41-49.

19. 杨滔,李晶,张月朋,王维,田颖.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顶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以苏州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2,29(07):24-29.

20. 杨滔,罗维祯,林旭辉,邓成汝.人工演进的元城市系统:城市空间形态的一种智能生成[J].上海城市规划,2022(03):14-22.

21. 杨滔,李晶,李梦垚,刘佩奇.基于场景迭代的城市信息模型(CIM)[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2(05):39-45.

22. 田颖,杨滔,党安荣.城市信息模型的支撑技术体系解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2,38(03):50-57.

23. 于静,杨滔.城市动态运行骨架——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06):8-13.

24. 李梦垚,王维,华沅,杨滔.基于空间与技术应用场景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03):59-63.

25. 吴志强,王坚,李德仁,丁烈云,党安荣,甄峰,杨滔,刘合林,杨俊宴,龙瀛,牛强,赵渺希,潘海啸,王德,汪光焘.智慧城市热潮下的思考学术笔谈[J].城市规划学刊,2022(02):1-11.

26. 黄沣爵,杨滔.珠三角城市空间联系及社会网络——基于流空间的分析[J].热带地理,2022,42(03).

27. 杨滔,秦凌,黄奇晴,李梦垚,王维.城市智慧空间的设计与建构[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2(01):17-22.

28. 秦潇雨,杨滔. 智能城市的新型操作平台展望——基于多层场景学习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J]. 人工智能, 2021, 05: 16-26.

29. 杨滔,胡文娜,秦潇雨,林旭辉. 通感城市:数字孪生场所营造[J]. 住区,20214):120-124.

30. 鲍巧玲,杨滔,黄奇晴,刘颖. 数字孪生城市导向下的智慧规建管规则体系构建——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08):50-55.

31. 杨滔,罗维祯,林旭辉,邓成汝. 城市空间设计的数字化创新方法探讨[J]. 城市设计.2021 (4): 18-23.

32. 杨滔,杨保军,刘畅,张晔珵. 数字孪生城市平台原型的初步设想[J]. 北京规划建设,20214):95-99.

33. 杨滔, 杨保军, 鲍巧玲, 张晔珵, 罗维祯.数字孪生城市与城市信息模型(CIM)思辨——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项目为例[J]. 城乡建设. 2021(02): 34-37.

34. 李晶,杨滔. 浅述BIM+CIM技术在工程项目审批中的应用:以雄安实践为例[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5):172-176.

35. 杨滔,张晔珵,秦潇雨.城市信息模型(CIM)作为城市数字领土”[J]. 北京规划建设,20201956):75-78.

36. 秦潇雨,杨滔.方寸之间的无限空间——通感城市[J]. 城市设计, 2020, 28(2): 15-24.

37. 杨滔.基于多尺度句法的空间形态设计[J]. 城市规划通讯. 2020(6): 15-16

38. 黄沣爵, 杨滔, 张晔珵.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热点及趋势(2010—2019年)——基于CiteSpace 的图谱量化分析[J]. 城市规划学刊. 2020(2): 46-56.

39. 杨滔.城市几何设计:空间句法的阐释[J]. 城市设计. 2019(4): 42-51.

40. 杨滔.未来智慧城市的空间设计[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9): 8-11.

41. 简·万普勒, 杨滔.北京公共空间系统设计研究[J]. 北京规划建设. 2019(3): 116-140.

42. 杨滔.街道密度抑或空间关联影响城市空间分区[J]. 城市设计. 2019(2): 38-47.

43. 万博, 杨滔. 基于空间组构的北京学区空间形态特征浅析[C]. 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2019:181-188.

44.   杨滔. 城市空间网络的非连续性[J]. 城市设计. 2019(1): 40-49.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783496
邮箱:jz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00084
© 2024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